2014年1月6日 星期一

運動恢復系列(實用篇)- 按摩滾輪真的可以幫助 Recovery嗎?




提到關於恢復(recovery)的基本概念,

此篇文章我想要跟大家分享一些經由科學驗證的實際做法.





最近幾年 Foam roller (譯:按摩滾輪) 加入體能訓練的行列,

由於資訊傳播速度很快,許多人開始問我:

Roller可增加活動度嗎? Roller 真的可以幫助減緩痠痛嗎?

訓練前還是訓練後使用? 時間該做多久呢? 

使用Roller 可以幫助運動表現嗎? 等等相關問題.

幾年前,就注意到這個議題,但當時僅限於“專家說”、

“大家都這麼說”這類主觀的論述.如果沒有記錯,

那時候是2007年左右,我決定好好深入調查, 搜尋相關科學

文獻,發揮科學人的精神!很不幸,所搜尋到的資訊都並

直接的證據,甚至沒有一篇實驗性的文章去佐證,

上述那些專家們描述的論述.

對於大家的疑問,我一直保持著保守的態度,也親自體驗

(現在擁有兩種不同型態的 roller),但在我尚未找到證據以前,

絕對不會輕易下任何沒有科學根據的結論,只能側面推斷

這種方式,可能與肌肉筋膜放鬆術(myofacia release

 technique)有類似的效果.

終於在前幾天發現,第一篇刊登於美國運動醫學會(權威)

的知名期刊(Medicine & Science in Sports & exercise).


第一篇針對roller原創性文章(original research

 article),發現此篇文章並非偶然,我利用強大的網路追蹤

加拿大知名學者,任職于紐芬蘭紀念大學的Dr.David  Behm

已經有好幾年的時間; Professor Behm 本身也是體能教練

出身研究專注於訓練與神經肌肉的生理反應,如不穩定平面

(unstable surface),動、靜態伸展對於運動表現的影響 

(最近,伸展相關議題又提出許多新論點, 有機會再和大家

分享),甚至是Roller 研究,他都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地位

Professor Behm專精於利用表面肌電圖

(surface electromyography, SEMG) 

去檢視各種運動模式介入後,對於肌肉征招的反應.

雖然這個議題在運動科學領域是相當普遍的技術,

但有做過肌電實驗的人,一定都相當了解,要做出精準的

肌電研究是非常不容易的!

這篇研究中,的在於檢驗 foam roller 是否可幫助

減緩延遲性肌肉疼痛;首先,他們找來一組有阻力訓練經驗

的受試者,並分成實驗組(使用roller) 和控制組(不使用

roller),讓所有受試者先進行 10 10 下的蹲舉運動 

(運動強度為60% 1RM),如果有蹲舉經驗的朋友們,

一定可感受到這個實驗設計恐怖的地方!

 一般肌肥大的訓練,我們可能會安排 310 下、 4 10

的課表,這樣的課表,隔天可能都痛到快不能走路了,

那你有辦法想像 10 10 下的訓練後會有什麼後果嗎?! 

此文獻的實驗設計之所以安排10 10 下的蹲舉運動,

是希望引起強烈的延遲性肌肉疼痛,然後馬上進行roller

介入,比較到底會不會降低疼痛感,或是影響其他的運動表現,

例如垂直跳、 動、靜態的關節活動度等等.

另外,經過 24 小時,48 小時和72 小時之後,再重新檢測

一次(實驗組在24 小時, 48 小時和72 小時,檢測結束後再次

進行roller介入), 試圖探討兩組人對於介入 roller的反應

是否不同;換句話說, Professor Behm 和他的研究團隊

想知道,到底 roller可不可以幫助恢復?

研究結果驚人的發現,介入Roller 的實驗組,經過10 10

蹲舉運動介入後,引起強烈疼痛感和控制組類似;

但立即介入roller 之後(5個下肢主要肌群,每個肌群2 ),

不但疼痛感比起對照組沒有使用roller大幅降低,

垂直跳高度、動、靜態活動度都明顯優於對照組!

間隔24 小時、48小時和72 小時之後也是同樣的結果.

所以作者群對於這個初步研究,所下的結論是:Roller 的介入

不但可減緩訓練後的疼痛,也可以幫助運動表現的恢復.

雖然機制還不清楚,但是 roller 應該可以納入整體恢復策略

的一種方式! (MacDonald, Button, Drinkwater, & Behm, 2014).

這是一篇很嚴謹的實驗研究,有太多專有名詞和測試變相

過於複雜,在這邊就先跳過,請有興趣的朋友們可自己查看原文.

這樣子的實驗結果固然令人高興,因為大家使用已久的

Foam roller 終於有得到一些科學上的驗證, 但還是仍有

許多問題尚未解決, 我將提出來給大家參考(思考)看看:

1. 如果在進行10 10下 蹲舉運動之前, 先行使用Foam 

roller, 對運動表現會有什麼影響嗎?

2. Foam roller的使用方式, 有沒有一個準則

該壓多深, 停留時間多久?

是前後移動好,還是停留在 Trigger point?

3.Foam roller的主要作用是recovery,可減少軟組織張力?

還是減少組織粘黏呢?

4. 若今天受試者進行的蹲舉運動不是10 10, 而是一般

社會大眾常用的 3 8~12 下的蹲舉或是進行其他運動,

像是, 奧林匹克舉重動作、自行車或其他耐力運動,

Foam roller的介入還有一樣的恢復效果嗎?

(http://performancemark.blogspot.com/2013/12/blog-post_1.html)

5. Foam roller 若是跟其他的恢復策略比較,如冷水浸泡

(Cold water immersion) 營養介入、震動等等,

哪一種的Recovery效果比較顯著呢?

6. Foam roller的恢復方式, 比較適合團隊運動還是適合個人

運動呢? 介入時機點又應該怎麼安排?


我想,我可以列出20個不同的問題,做出20種不同的研究

假設,並且設計不同的實驗去驗證,這就是科學家解決問題的

方法;這是因為Foam roller從未探索的新領域,

有太多未知的問題,所以才值得我們去研究,不是嗎?!


如果,當你看完本篇文章還是覺得相當有趣,甚至想要實際看

原文的文獻,那你應該已經具備成為運動科學家的潛力!

如果,你看完本篇文章已經頭昏眼花,也沒有關係,

就好好享受你的 Foam roller,接受專業教練的指導,

剩下的問題,就留給我們科學家去傷腦筋囉!!!


(圖一) Foam roller (譯:按摩滾輪)


MacDonald, G. Z., Button, D. C., Drinkwater, E. J., & Behm, D. G. (2014). Foam rolling as a recovery tool after an intense bout of physical activity. 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and Exercise, 46(1), 131-142.


引用或節錄限全文三分之一內,請注明作者、原文標題與連結。其他問題,請來信與我聯繫


9 則留言:

  1. 很高興終於有Roller的實驗性文章!非常實用!謝謝您的分享!
    (原文閱讀中^_^)

    回覆刪除
  2. Hi Ritter:

    謝謝你的回覆, 現在漸漸開始有越來越多相關文章, 我只是挑了一篇跟recovery 直接相關的, 希望你會喜歡, 也歡迎分享給同好們

    Mark

    回覆刪除
  3. 又學到了一樣東西,謝謝馬克大。

    回覆刪除
  4. 學長謝謝你的分享:)

    關於文章排版我有個小小的建議,在編輯文章時,可以選一個段落,插入“繼續閱讀標示”的功能,他就在編輯文章頁面中,上面那一排的工具列(在插入影片的旁邊,有個圖案看起來像一張紙分兩半的),這樣在部落格首頁會看起來比較簡潔,不會感覺落落長。

    回覆刪除
    回覆
    1. 謝謝你, 之前都是用Yahoo的, 現在這樣看起來舒服多了!

      刪除
  5. 謝謝學長!太好的知識了~ 我帶我們女足也是有些疑問,在那種密集打一休一的比賽事,到底 roller使用的時間點,比賽前、或賽後馬上、或比賽與比賽的中間,哪一種時間點可有最佳效應

    回覆刪除
    回覆
    1. Hi Kai
      目前文獻很少, 不過有一些證據顯示在比賽之前使用不會影響到神經肌肉的表現, 但由於文獻過少, 受試者背景, 深度, 持續時間等等都會影響到最後結果. 比較可能的建議, 畢竟roller可以當作自我按摩放鬆的一種, 如果在賽前使用也比較感覺像賽前的按摩, 並非緩慢深層, 而是屬於比較速度稍快, 喚醒肌肉為目的. 再次強調, 這並非研究的結果, 只是推論, 或許真的可以做一個實驗. 不過對於運動之後, 如果可以配合其他如Contract bath (冷熱淋浴)加上roller 應該會有不錯放鬆效果, 只能說目前的證據尚未提供很好的 guildline.

      刪除
  6. 終於有roller的文章了,謝謝分享。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