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5日 星期五

什麼是競技運動科學? (What is Sport Science) Part 1



(圖一)圖片出處: http://www.sportscienceed.com/


如果想要知道更多關於演講的內容, 可以參考ETSU 運動訓練中心的網站

裡面有更完整的英文文字描述.

Center of excellence for sport science & coach education   








(圖二)

首先要釐清的觀念, 在於 "Exercise " " Sport " 的差異, 這兩者在中文當中都可以

翻譯為"運動", 但差之毫釐, 失之千里!!  國內學者在翻譯書籍時也再三的強調,  

Exercise 可以翻譯成"健身運動 Sport 則翻譯成 "競技運動 "


這兩者最大的差別, 在於其最終目的

Exercise Science 的宗旨在於透過科學的研究, 解開各種運動背後的機制成因

進而幫助疾病的預防, 達到健康促進的目地. Sport Science 的目地,




在於利用科學的原理原則, 應用回競技運動上, 幫助選手"贏得比賽"!!!

做為一個競技選手, 最終的目標就是能夠贏的比賽, 不管是國際賽, 甚至是奧運的比賽,

所以 Sport Science 就是一門研究如何""的科學,換句話說

如果不能幫助選手達到更好的運動表現, 就不能算是 Sport Science 的範疇,

國內常誤解的觀念是:只要擁有"健康體適能 Health- Fitness" 相關的認證就等同於

"體能訓練", 這點是極需要釐清的!!

後面會有更多的解釋(連擁有美國肌力與體能協會的CSCS證照

都不一定能夠說自己是體能教練原因請參考 

(如何準備肌力與體能專家(CSCS)考試? 考試準備策略和相關問題)



(圖三)


在過去 Sport Science 被歸類是 Exercise Science 的一個分支, 因為其研究的方向

也同樣包含Exercise Science的三大主軸: 生理Physiology, 力學Biomechanics

 & 心理 Psychology(圖三).

到現在Sport Science Exercise Science 之間的界線有時還是很模糊

因為在兩大領域中同時都包含 "研究 Research", "Education 教育

"服務 Service" 三個主軸,但如果觀察的夠仔細

可以發現在服務的對象是大大不相同

Exercise Science 服務的導向是以"一般社會大眾" 為對象

所以"健康體適能相關證照"都屬於在此範疇內.

Sport Science 的服務對象, 主要是以"運動員"為主

因此由各國的"肌力與體能協會", 如美國(NSCA), 英國(UKSCA)和澳洲(ASCA)

所舉辦的證照, 或各國的國家運動訓練中心的單位如: Sport Physiology, 

Sport Biomechanics,Sport Nutrition & Sport psychology 

則是被歸類在 Sport Science 的範圍中,

所以,千萬也別認為了解 Strength & Conditioning 就是了解 Sport Science 

全部(圖四).


(圖四)


Dr. Stone 的演講當中, 他提到人們生活當中三件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就是"Sport"

這點似乎和亞洲地區的風俗民情不大相同, 就算是美國之外的運動強國(澳洲&英國), 

也很難想像美國職業和大學運動的那種狂熱, 儘管是全球最肥胖的國家

但運動相關的週邊商品, 球迷的瘋狂暴動, 恐怕還是多國家望塵莫及的

(純粹是個人觀點).

因此每個老美聽到 Dr. Stone 這麼說, 大家都是點頭如搗蒜只有我一陣沉寂

(文化背景的差異). 但大家仔細想想, 人們可以從 Sport 的參與中學到自律

(不管心情好不好都要訓練), 學到團隊合作, 學到面對挫折和忍耐(哪個優秀選手沒有

受過傷?), 更重要的是學到團隊合作(不管你喜不喜歡你的隊友, 就算個人運動項目

你還是要跟許多人配合) 勝不驕, 敗不餒的精神”,

看似老生常談,但人生不也是這樣!?

因此,就算是東西方文化有差異, 但是 Sport 的重要性, 也足以讓科學家去深入

探討背後的制勝關鍵,不以健康為目地  而是為了贏得比賽 !!



It is important to differentiate health fitness from sport fitness. Training for health and training for fitness is are not the same thing; in fact, training for sport performance can be antagonistic to good health. For example, a body mass over 140kg is not like a healthy characteristic to develop; however, it may allow you to earn several million dollars playing in the National Football League or become an Olympic shot-put gold medalist. Stone, Stone & Sands (2007) (圖五).


(圖五)



(圖六)再度點出 Exercise Science Sport Science 在本質上的差異, 即使是使用

相同的研究方式(生理 , 心理 , 力學),舉例來說所有的運動教練 (Sport coaches),

都希望選手能夠贏得比賽, 若教練本身沒有運動科學的背景, ()可能不會在乎介入

什麼手段(不管是用阻力訓練增加肌力,還是高速攝影機分析高爾夫球的揮竿動作) ,

只在乎你做了這個研究, 到底能不能夠幫助選手"" 得比賽!!





(圖六)


Sport Science的研究 應該是要能夠"應用",

並且幫助選手提升"運動表現"的研究!!


2010溫哥華奧運幫助美國隊拿下傲人成績的 Sport Scientists Dr. Kearney, 

Dr. Rundell & Dr. Wilber曾經在其著作中提到: " The ability to do work or

generate power is a major determinant of performance in many sports.

決定運動表現最主要的決定因素在於運動員能夠產生Power 的能力

( Kearney, Rundell & Wilber, 2000).

這也是我當初為何執意一定要找 Dr. Stone當指導教授的原因

因為他的研究主軸圍繞著Sport Performance, 其中又以生理(賀爾蒙)力學

(Power output)的觀點去了解 Power Training背後的機制 (除了神經肌肉的適應,

還牽涉到生理訓練, 最後才構成訓練法 Periodization),

然而,要成為一位好的 Sport Scientist 的過程, 並非想像中那麼樣的順利.



(圖七)


鮮少有人知道 Dr. Stone 1970~1980年代是美國國家代表隊的舉重選手(圖七),

既是選手背景出生, 又同時擔任不同角色的情況下(國家級田徑和舉重教練,

大學體能教練,教授和研究人員), 所以研究題材都具有濃厚的應用色彩

前二十年的學術生涯中獲獎無數(也曾任NSCA會長), 

其中包含 1991 NSCA 年度的傑出競技運動科學家

因此 Dr. Stone也以 Sport Scientist 自居

然而, 這一切就在 1999年有了戲劇性的轉變(圖八).



(圖八)


1999~2001年期間, Dr. Stone 被延攬至世界前 20 名的名校-愛丁堡大學擔任教授,

為英國國家訓練中心建立 運動員體能監控系統(Monitoring program), 

同時也幫忙成立了英國國家肌力與體能協會(UK Strength & Conditioning 

Association)及愛丁堡大學的體能訓練碩士班( Part-2會詳細介紹)(圖九).



(圖九)


Dr. Stone 說起,第一次與國家隊教練們商討如何爲選手們做運科支援時

羽球教練說了一句話:"你們這些科學家,一年就出現個一兩次,

說甚麼要幫我們解決問題,然後做一堆檢測實驗,人就消失了!! 

但這些實驗檢測的結果,總要等到下次你們要再做檢測的時候才會出現,

這時田徑教練接著說: 我們需要的是"真正的”SPORT SCIENTIST,

是真正能夠幫我們解決問題,所以你憑甚麼說你真的懂” Sport Science”,

這一連串犀利的攻勢, 夾雜著近乎羞辱的言論

Dr. Stone 第一次感覺到原來自己不是個稱職的 Sport Scientist, 

頂多只能算是做 Sport Science 研究的學者

Dr. Stone 告訴我們, 他把教練們說的這些話寫下來

放在皮包當中, 時時刻刻提醒自己,告訴自己要提供給選手的是"服務",

而研究成果的發表, 不過是附加的價值

這樣才能夠真正幫助到每天辛苦訓練的選手和教練們,當他這麼說完, 在場的所有聽眾

都為之動容, 除了佩服 Dr. Stone 做事情的態度外, 更讓我們重新思考Sport Science

的意義, 教練們說的話, 不就是他們心裡面最真實的聲音嗎??  

如果科學家們只懂用科學的語言, 不知道如何轉換到實務的訓練上

或是無法放下身段與教練合作, 用教練們能了解的語言去溝通,

 "長期"的配合又怎麼能夠算是真的了解 Sport Science ??

基於這樣的理念使 Dr. Stone 2002~2005 年擔任美國奧委會的 Head of

Physiology期間和 Dr. Sands(Head of biomechanics, Director of recovery

center),建立起 Athlete's Monitoring program, 2005 年卸任後來到東田納西州大,

和女性傳奇體能教練 Meg Stone 成立了 

SPEC (Sports Performance Enhancement Consortium ) program

讓學術單位和運動部門搭起一個橋樑, 致力於競技運動科學支援(Sport Science),

及教練的教育課程(Coach Education),

並於2010年成立第一屆 Sport physiology & pertformance 博士班.

由於每位博士生都擁有體能訓練的背景 

(有興趣可參考 ETSU first Sport physiology & performance Phdstudents),

因此博士班的課程中, 除了和一般博士生在課堂上課之外

每個人都會被分派到不同代表隊擔任 S&C coach 以及Sport Scientist , 

這麼安排的目地

就是希望學生們能夠擁有 Research & Coaching 的能力,

這麼獨特的課程是我花了兩年才找到的, 一定要好好把握!!



(圖十)


(圖十)基本上就是我在 ETSU 的生活,  Research 部分就和一般博士生無異

要上課, 交報告, seminar, 隨堂考, 期中期末考, Service 就是前面提到 

體能訓練  運動員的檢測 兩大主軸,所以通常早上六點就要開始幫忙

檢測(不管是誰的隊伍大家都要去幫忙), 有的時候是選手的體能訓練,

結束後接著上大學部教課, 下午再上博班的課晚上回宿舍就趕快念書趕報告,

最高紀錄曾五天沒看到太陽(早上出門沒太陽下午回家太陽下山). 

加上又是第一學期, 要面對生活跟課業都用英文, 回家就累癱了~

讓我更佩服的是這群老美同學, 除了上面這些既定行程, 還能夠很規律的自我訓練,

其中有幾位還是國家級的舉重選手.

不過,讓我很佩服他們的時間管理自律的能力(圖十一).



(圖十一)


由於目前美國經濟狀況也很差, 要拿到國家衛生研究院(NIH)的計劃清一色

都還是以健康為導向的研究才有辦法, 所以中心仍然有跟醫學院的內科和

物理治療系配合共同研究運動訓練介入代謝症候群老化等相關議題.

比較可悲的一點, 以目前美國的現況要拿到以 Sport Science 為主的研究經費幾乎

是不可能(可參考Dr. Stone Dr. Sands 2004 年在 Strength & 

Conditioning Journal發表的文章 " The Downfall of the Sport Science

in United State),

所以純 Sport Science 課程在美國沒甚麼人知道(很多系叫Exercise and Sport

 Science department, 卻不是做 Sport Science), 

反而是歐洲/澳洲/紐西蘭,這幾個國家在政府的支持下

Sport Science 發展遠遠超過美國我將會再下一篇 Part-2 再進一步介紹.



圖十二)


但讓我選擇USA, 並且忍受痛苦的托福和GRE摧殘(英國/澳洲等國家研究所

不用考慘無人性又不切實際的GRE!)的原因還是在於"".

雖然本篇引用了許多 Dr. Stone 演講的PPT, 但仍然覺得無法把 Sport Science 

的意義解釋的很清楚,因為我仍然是個初學者, 有太多東西需要學習,

但倘若你覺得這篇文章似乎也能得到你的共鳴,

也可以將文章和更多教練/選手/學者專家們分享

讓大家一起為 Sport Science 努力, 謝謝!


參考文獻:

Stone M.H. , Sands W.A. and Stone M.E. ( 2007 ).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resistance Training , Human Kinetics , Champaign, ILKearney, T.J, Rundell, K. W, Wilber, R.L (2000). 

Measurement of work and power in sport. In:Garrett, W.E, and   Kirkendall, D.T (Eds), Exercise and sport science (Chapter 4, pp. 31-51). Lippioncott Williams & Wilkins,  Philadelphia.


* 引用或節錄限全文三分之一內,請注明作者、原文標題與連結。其他問題,請來信與我聯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